动态

成员馆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成员馆动态 > 正文

1017日下午,“数智时代的全民阅读推广”专家分享会在苏州工学院逸夫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行。分享会聚焦数智浪潮下全民阅读的变革与发展,邀请了深耕阅读研究领域的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、南京农业大学茆意宏教授、南京艺术学院陈亮馆长及苏州大学李雅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,旨在为师生解答数智时代阅读的困惑,探索全民阅读推广新路径。活动吸引了100余名师生到场参与。分享会由苏州工学院图书馆馆长孙金娟主持。

分享会第一阶段,四位专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,从不同维度出发深入剖析数智时代阅读生态的变与不变,为大众理解当下阅读变革提供了清晰指引。

王余光围绕阅读本质和阅读的三个层次展开论述,强调数智技术只是改变了阅读载体和形式,其传递知识与思想的核心价值从未改变,推广全民阅读需坚守这一根本,警惕阅读概念泛化带来的不良影响。他提出了阅读的三个层次,即基础性阅读、探索性阅读和生活性阅读。其中基础性阅读以《论语》等经典为核心,是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;探索性阅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用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;生活性阅读则强调让阅读成为人生的一部分,用以塑造独立、完善的自我与品格。

茆意宏聚焦数字阅读的趋势与风险,辩证分析了技术为阅读带来的影响。他强调技术对阅读的影响是全方面的,积极趋势方面,数智技术进一步丰富了阅读内容、阅读形态和阅读场景,阅读资源跨媒介、跨学科、跨语言的融合有助于提升阅读效率;但同时需警惕数字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,如碎片化信息可能削弱深度阅读能力、过度使用AI等工具可能导致自主思考与知识内化能力下降等。他强调了技术的工具属性,在人机交互中要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、坚持独立思考,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数字素养。

陈亮从技术与艺术融合视角切入,强调数智时代需守护阅读的审美体验与人文价值。他提出,合理运用互联网与数智技术能为科研和阅读提供助力,并以古诗中的节气知识图谱为例,展示了技术赋能阅读的生动案例。他建议借助数智工具创新经典文学、艺术典籍的呈现形式,让读者在高效获取信息的同时,感受作品的深层魅力。

李雅聚焦数智时代的阅读文化,为构建健康阅读生态提供方法。她认为阅读是一种传承,物质基础和技术虽然改变了阅读方式和行为,但并没有改变阅读的本质,阅读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,传统经典值得反复阅读,同时要善于利用工具;时间规划上,她建议每日预留专属阅读时间,设置规则减少电子设备干扰,避免沉迷;此外,需警惕信息茧房与算法偏见,共同搭建健康阅读环境。

在四位专家完成主题分享后,分享会进入“开放圆桌”环节,四位专家围绕“大学生如何平衡学术阅读、经典阅读与碎片化信息”这一核心问题,结合大学生需完成深度学术阅读与经典阅读任务、易受碎片化信息吸引且部分人存在自我时间管理短板的阅读特点,针对性提出建议:其一,多走进图书馆,借助馆内浓厚学习氛围提升阅读专注度;其二,着力培养阅读素养、AI 素养与信息素养,同步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;其三,依托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系统学习,主动掌握文献检索和管理技巧;其四,以具体阅读任务为核心制定计划,合理选择阅读媒介与工具。

在提问互动环节,现场学生踊跃发言,就“如何高效筛选、整理、阅读文献”“如何平衡专业阅读与兴趣阅读”“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” 等问题与专家交流。专家们结合实例细致解答,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,现场氛围热烈,思想碰撞频繁。

据悉,本次专家分享会是瞿启甲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暨“常熟书文化与江南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研究”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由江苏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、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、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、常熟市古里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常熟市文化博览中心(常熟市图书馆)、铁琴铜剑楼纪念馆、苏州工学院图书馆共同承办。活动旨在响应国家“深化全民阅读,建设书香中国”的号召,为探索数智时代阅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实践参考。此次分享会不仅为师生搭建了与阅读领域权威专家直接交流的平台,更清晰勾勒出数智时代全民阅读的发展方向。孙金娟在总结时表示,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秉持‘以人为本’的初心,持续探索“技术 + 人文”双轮驱动的阅读推广模式,让技术成为传递书香、启迪智慧的桥梁,共同建设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、既有效率更有温度的书香社会。


( 成永娟/供稿 冯洋/摄影 孙金娟/审核 )


上一篇:苏城18所高校学子会师苏州城市学院“论剑”

下一篇:茅奖作家乔叶携《宝水》走进苏州城市学院与学子对话“文学里的故乡”